北京9.9万件法援案为群众挽损15.6亿 法律援助网络全覆盖
2025-08-01 HaiPress
7月31日,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,展示了本市法律援助工作的成果。自2022年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》实施以来,全市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.9万件,年均办理案件超过3万件,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约15.6亿元。
北京市司法局副局长张国强表示,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市-区-街乡镇-社区(村)四级法律援助实体平台网络。具体包括市级法律援助中心1家、区级法律援助中心16家、街乡镇建立的343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以及近8000个社区(村)法律援助联系点,实现了法律援助机构设置全覆盖。
此外,在全市各级公检法机关建立了69家工作站,由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帮助。还依托高校和律师事务所成立了8家法律援助民办非企业机构,通过专业优势强化在妇儿残老、农民工、军人军属、劳动争议、行政诉讼方面的法律援助工作,为政府法律援助提供有力补充。
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到位,人员力量不断攀升。根据法律援助法的规定,目前全市法律援助经费已全部列入财政预算保障,近三年来累计投入法律援助业务经费超过2.84亿元。全市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中执业3年以上的达5900人,咨询值班律师团队执业3年以上的律师达3700人。公证员和司法鉴定人也参与到法律援助工作中,近三年来全市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免费公证6787件,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中的司法鉴定80件,减免鉴定费用25万余元。
在夯实基础的同时,法律援助服务质效也在全面提升。为使困难群众平等获得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,本市加强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,开展案件质量同行评估。2022年以来,北京市、区两级开展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案件数超过3.3万件,未出现不合格案件。今年评估案件结果显示,案件优良率达71.47%,较去年同期提升6%。
2022年以来,12348热线提供咨询服务509.41万件,群众满意率达99.56%;网络平台响应率、满意率均为100%。
本市聚焦特殊群体,每年定期开展“法援惠民生”专项维权活动,开通特殊群体的绿色通道,落实经济困难告知承诺制,开展“法援护苗”专项行动。2022年以来,为70611名农民工、4397名未成年人、54848名妇女、14330名老年人、3019名残疾人、409名军人军属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,真正实现困有所助、应援尽援。